魚尾葵, 青棕, 假桄榔

學名 : Caryota maxima Blume
英文名 : Fishtail Palm
中文名 : 魚尾葵, 青棕, 假桄榔
科名 : 棕櫚科
本地分布狀態 : 外來物種

植物趣聞

原產地 中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雲南、海南及福建各省。東南亞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亦有分佈。
魚尾葵 香港有兩種「魚尾葵」——魚尾葵Caryota maxima Blume和短穗魚尾葵Caryota mitis Lour.。它們的葉片都是二回羽狀全裂,狀若魚骨,裂片更裂成魚尾狀,因此它們的名字都有「魚尾」一詞。但後者名字中的「短穗」是指其花序較短,其種尾名「mitis」有「適中」的意思。魚尾葵不但花序比短穗魚尾葵的長,其外型亦高大得多,故有種尾名「maxima」,意為「最大的」。但魚尾葵的莖單生,而短穗魚尾葵的莖叢生,其上亦被有很多黑色網狀的纖維。在香港,短穗魚尾葵較為常見,常見於公園和花圃。
應用 魚尾葵莖部的髓心豐含澱粉質,可食用,為桄榔粉的代用品。
其邊材堅硬、褐色,可製成手杖和筷子。
魚尾葵的樹形優美整齊、主幹畢直單一,因而多栽種成觀賞植物。
毒性 魚尾葵果實有毒,其汁液亦會刺激皮膚,引致騷癢,應避免接觸及攝入。

辨認特徵

生長習性 喬木狀棕櫚。
高度 可達25米。
單一主莖柱狀,直徑可達50厘米,具明顯灰色環狀葉痕。
二回羽狀全裂。葉大型,長可達4米,生於莖上半部。第一回羽狀分裂成27對下垂的羽片,這些羽片再分裂成12至27對二回羽片,裂片暗綠色,狀似魚尾,下垂。頂部的二回羽片大,楔形,先端2至3裂;側生的二回羽片小,菱形,外側筆直,內緣上半部弧曲成不規則的齒缺。葉鞘邊緣具黑色纖維。
單性花,雌雄同株同序。花3朵聚生,中央為雌花。花序腋生,具多數穗狀的分枝花序,大型且下垂,長可達3米。雄花花瓣橢圓形,黃色。雄蕊多數,100枚左右。
球狀,成熟時紅色、紫紅色至紫黑色。含種子1顆,罕為2顆。
花期 本港5至7月。
果期 本港8至11月。
備註

上述學名根據香港植物標本室網頁:https://www.herbarium.gov.hk/tc/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3162

其他資料庫引用的學名
― 《中國植物誌》英文版:Caryota maxima Blume ex Martius
― 《世界植物線上》:Caryota maxima Blume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