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椰子

學名 : Hyophorbe lagenicaulis (L.H. Bailey) H. E. Moore
英文名 : Bottle Palm
中文名 : 酒瓶椰子
科名 : 棕櫚科
本地分布狀態 : 外來物種

植物趣聞

原產地 特有於印度洋島國毛里裘斯的龍德島。
名字由來 酒瓶椰子「物如其名」,主莖的形狀像酒瓶般,因此學名的種尾名「lagenicaulis」由希臘文字「lagen (瓶)」和「caulis (莖)」組成。
其果實在原產地曾用作豬隻飼料,故屬名「酒瓶椰子屬 (Hyophorbe)」由「hyo (豬)」和「phorb (飼料)」二字複合而成。
應用 本種形態獨特,富有觀賞價值。酒瓶般的主莖稍為隆起,也似人的肚腩,趣致可愛,讓人欲與之擁抱;且容易種植,稍耐蔭和耐鹽,因而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被廣泛栽種。但它生長緩慢,亦不耐霜凍。
生態 酒瓶椰子在香港十分常見,但你是否知道它是瀕危物種?在19世紀,酒瓶椰子的種子被帶到世界各地種植而數量大增;但同時,原生群落卻面對外來入侵物種山羊(Capra hircus Linnaeus, 1758)和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Oryctolagus cuniculus, 1758)的啃食而急劇萎縮,已列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極危物種」。幸而,山羊和穴兔在19世紀末相繼被移除,酒瓶椰子的群落得以逐漸恢復。
酒瓶椰子因作為園藝植物而「家族興盛」,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實屬無心插柳,本意並非出於保育目的。然而,此舉卻成為遷地保育的成功例子。一項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的研究建議將栽培個體的種子引種原地,以增加種群的基因多樣性。

辨認特徵

生長習性 喬木狀棕櫚。
高度 可達6米。
主莖單生、圓錐形,中部以下膨大,頂部漸狹,形似酒瓶。主莖表面灰白色至灰色,具明顯環狀葉痕及縱裂紋。
羽狀全裂,羽片30至50對,線狀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整齊而緊密地排成二列。葉脈類黃色,於葉底明顯。
葉鞘抱莖,閉合成明顯的圓筒狀冠莖,綠色且具蠟質。
葉常4至6片聚生冠莖之上,排成三行。
葉軸向下彎弓。
花單性,雌雄同株同序。花序直立,3至4回分枝。花瓣及萼片均3枚。花瓣淡黃色至白色,卵圓形。萼片黃綠色,闊卵形至圓形。花常6至8朵簇生於小穗軸(末回分枝),排成一行。花芽狀若號角,生於冠莖之下。
核果橢圓體至倒卵狀,綠色,成熟時紅色至黑色。表面光滑,乾後稍有皺紋。含種子1顆。
種子 橢圓體至倒卵狀橢圓體,兩端尖。
花期 本港3至5月。
果期 本港7至2月。
備註

上述學名根據香港植物標本室網頁:https://www.herbarium.gov.hk/tc/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9784

其他資料庫引用的學名
― 《世界植物線上》:Hyophorbe lagenicaulis (L.H.Bailey) H.E.Moore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