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條碼樹木標籤
楓香, 楓香樹
學名 :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英文名 : Sweet Gum, Chinese Sweet Gum
中文名 : 楓香, 楓香樹
科名 : 金縷梅科
本地分布狀態 : 原生物種
植物趣聞
原產地 | 華中、華東、華南及華西。老撾、越南及南韓均有分佈。 |
---|---|
應用 | 楓香的球狀果序是著名中藥材「路路通」,大小如乒乓球,表面具多小刺,脫落後果序露出坑洞,外形十分有趣。路路通能祛風活絡,利水通經,藥名正是指其通經絡之功效。此外,其樹脂亦能用作中藥,有祛風活血、解毒止痛、止血生肌之效。 楓香的木材質地稍硬,可製成傢俱及木箱。 大欖郊野公園的大棠楓香林,所種植的楓香正是此種。每年秋天紅葉高掛之時,吸引大量遊客到此處一睹其風采,是香港郊遊的熱門地點之一。但本種有別於楓樹,後者為槭樹科槭屬植物。 下次見到楓香的時候,不妨觀察一下其掌狀3裂的葉及「路路通」! |
辨認特徵
生長習性 | 落葉喬木。 |
---|---|
高度 | 可達30米。 |
莖 | 主幹樹皮灰褐色,常呈方塊狀裂開,或剝落。主幹胸徑可達1米。 |
葉 | 掌狀3裂,葉基心型,葉尖尾狀漸尖,葉緣具鋸齒,薄革質。中央裂片較大及長,兩側裂片平展。掌狀脈3至5條,兩面突出。葉面綠色,乾後灰綠色,葉底乾時灰白色;秋季轉橙紅色,後落葉。 |
花 | 花序單性,雌雄同株,無花被。 |
果 | 果序球狀,木質,直徑3至4厘米,成熟時褐色。蒴果,上有宿存的針狀物。種子多數。 |
花期 | 本港3月至6月。 |
果期 | 本港7月至9月。 |
備註
上述學名根據香港植物標本室網頁:https://www.herbarium.gov.hk/tc/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5127
其他資料庫引用的學名
― 《中國植物誌》英文版: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 《世界植物線上》: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參考資料
- eFloras. (2008).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Flora of China. [Online Edition].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St. Louis, MO & Harvard University Herbaria, Cambridge, MA. Retrieved 16th April 2020, from: http://www.efloras.org/florataxon.aspx?flora_id=2&taxon_id=200010557
- Hong Kong Herbarium,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7-2011).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楓香. Flora of Hong Kong. [Online Edition]. Retrieved 16th April 2020, from: https://www.herbarium.gov.hk/FloraOfHK/Species/5127/5127_S_E.pdf
- 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2017)。《深圳植物誌》(第1卷)。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978-7-5038-8951-6。
- 中國科學院植物誌編輯委員會。(1959-2004)。〈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中國植物誌》。[網上版本]。於2020年4月16日擷取自: http://www.iplant.cn/info/Liquidambar%20formosana?t=z
- 胡秀英植物標本館。(2020)。〈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楓香,Pro-Factsheet,Taxonomical Archive System〉。《伍絜宜慈善基金香港原生植物資源及教材庫》。於2020年4月16日擷取自:https://syhuherbarium.sls.cuhk.edu.hk/collections/factsheet-pro/liquidambar-formosana/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2007)。〈楓香樹 Fengxiangshu〉。《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於2020年5月2日擷取自:https://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lang=ch&channelid=1288&searchword=herb_id=D00307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2012)。〈楓香脂 Fengxiangzhi〉。《中藥材圖像數據庫》。於2020年5月2日擷取自:https://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channelid=47953&lang=cht&searchword=pid=B00363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2012)。〈路路通 Lulutong〉。《中藥材圖像數據庫》。於2020年5月2日擷取自: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channelid=47953&lang=cht&searchword=pid=B00192
- 陳虎彪、楊全。(2013)。《中草藥野外識別圖譜》。福建: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年12月第四次重印。國際標準書號:978-7-5335-4323-5。
- 漁農自然護理署。(2018)。《香港市區常見樹木圖鑑》。第3版。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國際標準書號:978-988-12021-3-0。
- 黎存志、葉彥、葉國樑、魏遠娥、廖家業。(2008)。《香港野外樹木圖鑑》。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國際標準書號:978-988-9937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