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 Areca triandra Roxb. ex Buch.-Ham.
英文名 : Triandra Palm, Wild Areca Palm
中文名 : 三藥檳榔
科名 : 棕櫚科
本地分布狀態 : 外來物種
原產地 | 三藥檳榔原生於東南亞內陸。 |
---|---|
名字由來 | 馬拉巴爾海岸的當地人稱此屬的植物為「areca」,故其屬名為「Areca」。種加詞「triandra」意指其雄花具三條雄蕊。 |
生命力 | 三藥檳榔偏愛陽光充沛的環境和潮濕的土壤。與其他棕櫚科物種相較,三藥檳榔對低溫的耐受性高,即使氣溫降至4°C,亦能茁壯成長。 其對種植環境的要求低,故可減輕種植時對環境氣候控制的負擔。除了使用種子種植外,人們亦會從其根蘗為三藥檳榔進行無性繁殖,根蘗是一種在主莖附近發芽的不定芽。 |
應用 |
在眾多檳榔屬種中,三藥檳榔為少數的叢生棕櫚,故通常被視為自然界中的藝術品種植在公園內。將三藥檳榔種植成一排,便能形成一排天然樹籬以劃分區域,以提升隱密度。 其果實可食用,並能治療由消化不良或腹瀉引起的腹痛。 |
三藥檳榔 (Areca triandra)與檳榔 (Areca catechu): | 三藥檳榔與檳榔皆屬於檳榔屬,而且具有相似的形態特徵。然而,它們的生長習性和果實外觀迥然不同,故不應把兩者誤認。檳榔屬於單一主莖棕櫚,最高可達30米,而三藥檳榔通常以灌木形式出現,其高度通常介3-4米左右。檳榔的成熟果實較大,呈黃橙色,而三藥檳榔的成熟果實則較小,呈朱紅色。 |
生長習性 | 叢生棕櫚。 |
---|---|
高度 | 最高可達5米。 |
莖 | 莖簇生,纖細,直立至稍彎曲,葉痕明顯。 |
葉 | 羽狀全裂,羽片17-20對。羽片革質,暗綠色,具2-6條明顯葉脈,披針形,下部羽片頂端漸尖,上部羽片頂端稍鈍形,具齒,末端羽片葉與其他羽片合生。假葉柄着生於葉鞘基部。 |
花 | 雌雄同株,雄花和雌花着生於同一花序上。肉穗花序排成圓錐花序狀,著生於葉鞘基部,多分枝。佛焰苞1朵,革質,開花後脫落。雄花較小,眾多,呈乳白色,雄蕊3條,雌花較大,簇生於花序基部。 |
果 | 果實呈橢圓形,成熟時轉為朱紅色。 |
花期 | 不詳。 |
果期 | 不詳。 |
以上學名根據世界植物線上網頁:
https://powo.science.kew.org/taxon/urn:lsid:ipni.org:names:664230-1
其他數據庫引用的學名
―《GBIF》:Areca triandra ex Buch.-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