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尾葵, 青棕, 假桄榔

学名 : Caryota maxima Blume
英文名 : Fishtail Palm
中文名 : 鱼尾葵, 青棕, 假桄榔
科名 : 棕櫚科
本地分布状态 : 外来物种

植物趣闻

原产地 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及福建各省。东南亚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亦有分布。
鱼尾葵 香港有两种「鱼尾葵」——鱼尾葵Caryota maxima Blume和短穗鱼尾葵Caryota mitis Lour.。它们的叶片都是二回羽状全裂,状若鱼骨,裂片更裂成鱼尾状,因此它们的名字都有「鱼尾」一词。但后者名字中的「短穗」是指其花序较短,其种尾名「mitis」有「适中」的意思。鱼尾葵不但花序比短穗鱼尾葵的长,其外型亦高大得多,故有种尾名「maxima」,意为「最大的」。但鱼尾葵的茎单生,而短穗鱼尾葵的茎丛生,其上亦被有很多黑色网状的纤维。在香港,短穗鱼尾葵较为常见,常见于公园和花圃。
应用 鱼尾葵茎部的髓心丰含淀粉质,可食用,为桄榔粉的代用品。
其边材坚硬、褐色,可制成手杖和筷子。
鱼尾葵的树形优美整齐、主干毕直单一,因而多栽种成观赏植物。
毒性 鱼尾葵果实有毒,其汁液亦会刺激皮肤,引致骚痒,应避免接触及摄入。

辨认特徵

生长习性 乔木状棕榈。
高度 可达25米。
单一主茎柱状,直径可达50厘米,具明显灰色环状叶痕。
二回羽状全裂。叶大型,长可达4米,生于茎上半部。第一回羽状分裂成27对下垂的羽片,这些羽片再分裂成12至27对二回羽片,裂片暗绿色,状似鱼尾,下垂。顶部的二回羽片大,楔形,先端2至3裂;侧生的二回羽片小,菱形,外侧笔直,内缘上半部弧曲成不规则的齿缺。叶鞘边缘具黑色纤维。
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花3朵聚生,中央为雌花。花序腋生,具多数穗状的分枝花序,大型且下垂,长可达3米。雄花花瓣椭圆形,黄色。雄蕊多数,100枚左右。
球状,成熟时红色、紫红色至紫黑色。含种子1颗,罕为2颗。
花期 本港5至7月。
果期 本港8至11月。
备註

上述学名根据香港植物标本室网页:https://www.herbarium.gov.hk/sc/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3162

其他资料库引用的学名
― 《中国植物志》英文版:Caryota maxima Blume ex Martius
― 《世界植物线上》:Caryota maxima Blume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