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蜜, 树菠萝, 木菠萝

学名 :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英文名 : Jackfruit
中文名 : 菠萝蜜, 树菠萝, 木菠萝
科名 : 桑科
本地分布状态 : 外来物种

植物趣闻

原产地 印度。热带地区多有栽种,中国南方各省如广东、广西、云南及海南省有栽培。
名字由来 提起菠萝蜜,我们便会联想到「唐三藏」玄奘法师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但两者有什么关系呢?经文中的「波罗蜜多」为梵文「pāramitā」的音译,有「到达圆满」或「步向圆满」的意思,并不是指本树种。
但菠萝蜜的名字由来跟佛教有一定的关系。《本草纲目》载曰:「波罗蜜,梵语也。因此果味甘,故借名之。」意思为「波罗蜜」在梵语里亦有甘甜的意思,因本种果肉甘甜,因而得名。据清代学者屈大均的考证,菠萝蜜在一千年前来自印度,并最先落户在广东南部沿岸的佛寺。
应用 菠萝蜜是夏季的时令水果,在香港我们多称作「大树菠萝」,但我们食用的橙黄色肉质部份是什么呢?大树菠萝的结构复杂,主要由三部份组成:果序轴、宿存花被和每朵花单独发育而成的瘦果状果实,在植物学上称之为聚花果(即由单个花序发育而成的果实)。我们惯常食用的是菠萝蜜的宿存花被,经发育后变成肉质可食的部份。
此外,菠萝蜜的种子也可食用,内含丰富的淀粉质,蒸熟后可吃。作为中药,其果实可解酒醒脾,种仁能益气通乳。

辨认特徵

生长习性 常绿乔木。
高度 可达20米。
老树常具板根。
主干树皮厚、黑褐色,胸径可达30至50厘米。全株具乳汁。
椭圆形至倒卵形,革质,螺旋状排列。叶尖钝至渐尖。叶缘全缘,幼树及萌发枝上的叶常1至3羽状分裂。侧脉6至8对,中脉在叶底明显凸起。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叶底浅绿色、略粗糙。卵形的托叶环状抱茎,早落,遗痕明显。
雌雄同株。雄花序圆柱体至棒状椭圆体,生于小枝或短枝叶腋;雌花序生于树干或主枝上,肉质的花序轴球状。花序幼时包藏于佛焰苞状的托叶鞘内。花细小而密集。
聚花果大型,椭圆体至球体或不规则形状,表面具多数紧密且坚硬的六角形瘤状凸体及粗毛,因其外形而俗称「大树菠萝」。幼时黄绿色,成熟时黄褐色。瘦果状果实长椭圆体。
花期 本港3至8月。
果期 本港6至11月。
备註

上述学名根据香港植物标本室网页:https://www.herbarium.gov.hk/sc/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3033

其他资料库引用的学名
― 《中国植物志》英文版: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arck
― 《世界植物线上》: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