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椰子

学名 : Hyophorbe lagenicaulis (L.H. Bailey) H. E. Moore
英文名 : Bottle Palm
中文名 : 酒瓶椰子
科名 : 棕櫚科
本地分布状态 : 外来物种

植物趣闻

原产地 特有于印度洋岛国毛里裘斯的龙德岛。
名字由来 酒瓶椰子「物如其名」,主茎的形状像酒瓶般,因此学名的种尾名「lagenicaulis」由希腊文字「lagen (瓶)」和「caulis (茎)」组成。
其果实在原产地曾用作猪只饲料,故属名「酒瓶椰子属 (Hyophorbe)」由「hyo (猪)」和「phorb (饲料)」二字复合而成。
应用 本种形态独特,富有观赏价值。酒瓶般的主茎稍为隆起,也似人的肚腩,趣致可爱,让人欲与之拥抱;且容易种植,稍耐荫和耐盐,因而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被广泛栽种。但它生长缓慢,亦不耐霜冻。
生态 酒瓶椰子在香港十分常见,但你是否知道它是濒危物种?在19世纪,酒瓶椰子的种子被带到世界各地种植而数量大增;但同时,原生群落却面对外来入侵物种山羊(Capra hircus Linnaeus, 1758)和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Oryctolagus cuniculus, 1758)的啃食而急剧萎缩,已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幸而,山羊和穴兔在19世纪末相继被移除,酒瓶椰子的群落得以逐渐恢复。
酒瓶椰子因作为园艺植物而「家族兴盛」,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实属无心插柳,本意并非出于保育目的。然而,此举却成为迁地保育的成功例子。一项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研究建议将栽培个体的种子引种原地,以增加种群的基因多样性。

辨认特徵

生长习性 乔木状棕榈。
高度 可达6米。
主茎单生、圆锥形,中部以下膨大,顶部渐狭,形似酒瓶。主茎表面灰白色至灰色,具明显环状叶痕及纵裂纹。
羽状全裂,羽片30至50对,线状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整齐而紧密地排成二列。叶脉类黄色,于叶底明显。
叶鞘抱茎,闭合成明显的圆筒状冠茎,绿色且具蜡质。
叶常4至6片聚生冠茎之上,排成三行。
叶轴向下弯弓。
花单性,雌雄同株同序。花序直立,3至4回分枝。花瓣及萼片均3枚。花瓣淡黄色至白色,卵圆形。萼片黄绿色,阔卵形至圆形。花常6至8朵簇生于小穗轴(末回分枝),排成一行。花芽状若号角,生于冠茎之下。
核果椭圆体至倒卵状,绿色,成熟时红色至黑色。表面光滑,干后稍有皱纹。含种子1颗。
种子 椭圆体至倒卵状椭圆体,两端尖。
花期 本港3至5月。
果期 本港7至2月。
备註

上述学名根据香港植物标本室网页:https://www.herbarium.gov.hk/sc/hk-plant-database/plant-detail/index.html?pType=species&oID=9784

其他资料库引用的学名
― 《世界植物线上》:Hyophorbe lagenicaulis (L.H.Bailey) H.E.Moore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