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 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
第二日 2022年3月3日 (星期四) |
第三日 2022年3月4日 (星期五) |
開幕禮 |
城市自然生態與健康的關係 Mr Matthias BRAUBACH 世界衞生組織歐洲環境與健康中心技術主任 演講內容摘要 隨着城市化穩步發展,全球大部分人口已在城市生活。城市生活限制了人們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可令人們暴露於更多環境危害,例如空氣污染及噪音污染。面對人口膨脹、資源有限,加上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嚴重,很多城市地區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為了讓城市提供健康和可持續的生活環境,我們必須克服這些挑戰。 藍綠空間及其他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提供創新的方法,提升城市環境的質素、加強本地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及推動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改善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福祉。公眾及私人地方的公園、遊樂場、植物及水體是此等方法的核心組成部分,可有助確保:
城市自然生態是城市所提供的公共空間及公共服務的重要部分,可為城市社區各成員帶來促進健康的環境。因此,我們必須確保公共藍綠空間可讓各個人口組別都可輕鬆使用,而且是在市內公平分布。引入城市藍綠空間,人人均可受惠;但對於通常難有機會接觸優質藍綠空間的弱勢社羣和未獲充足服務的社區團體來說,引入藍綠空間的意義更大。 研討會簡報 |
林中城市:親自然城市的願景 Professor Timothy BEATLEY 維珍尼亞大學建築學院的Teresa Heinz可持續社區教授 演講內容摘要 講者將介紹生命親和城市的願景、實踐方式及全球趨勢,當中特別思考樹木和城市林木扮演的重要角色。生命親和是指人天生熱愛大自然和需要親近大自然;生命親和城市以此作為核心,在設計和規劃方面把大自然放在中心位置,是全球城市化的新方向。Beatley將說明有關主要設計特點及規劃原則是實現願景的基本條件,並探討如何把自然教育融入其中。全球生命親和城市網絡也是討論項目之一,特別是網絡的伙伴城市如何以創新方式保護及欣賞林木,讓其茁壯成長。 研討會簡報 |
小休 |
治癒世界城市:古代智慧啟發的海綿城市及海綿星球 俞孔堅教授 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教授 土人設計創辦人及首席設計師 演講內容摘要 人類由鋼筋混凝土構建的灰色基礎設施對我們戰勝自然無疑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副作用是扼殺了人類與自然、及自然過程之間的深層聯繫。與灰色基礎設施相對的是綠色基礎設施,也叫生態基礎設施。從古代農民的智慧中獲取靈感,二十多年來,作者試圖復興這些古老的農業智慧,試著把它們跟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以解決當今的城市生態問題。作者所提供的解決方案簡單、廉價又不失美觀,已在中國200多個城市中進行了大規模應用。 研討會簡報 |
重塑城市河岸景觀: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發展 陳豔博士 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演講內容摘要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的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聯繫密切,面對氣候變遷和生態退化等嚴峻挑戰,大灣區的經驗分享及協同合作至關重要。城市河流是自然與人類社會交匯互動的關鍵區域, 然而,城市發展改變了河流景觀:河道被覆蓋或渠化,水質受到汙染,河岸植被被清除。 重塑城市河流景觀、修復河流生態,優化城市中的藍綠空間,以打造宜居、健康的城市,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是大灣區協同發展的目標之一。 河流景觀重塑是由中歐聯合資助的城市森林應對方案(CLEARING HOUSE)戰略合作項目的一項研究重點。香港、深圳及廣州開展精誠合作,因地製宜選擇和應用河岸植物,在相關設計中融合和展現獨特的嶺南文化傳統,積極推動公眾參與城市河流相關的科學研究、決策和設計實踐。我們將分享這三個友鄰城市重塑河流自然景觀的實踐案例,並針對如何營造具有生態多樣性和氣候變化韌性的大灣區,提出進一步的研究及合作方向。 研討會簡報 |
討論環節 |
午休 |
園林樹木抗風性研究及實務對策 肖潔舒教授 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築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風景園林設計總園林師 演講內容摘要 園林樹木抗颱風的因素探討 通過大量的現場調查、探訪和文獻研究,總結園林樹木在颱風過後的受損狀況,分析園林樹木抗風的因素。 樹種抗風性評價 對樹種進行了抗風評價並按抗風能力由大到小排序推薦樹種,對樹種進行了抗風特性評價。 實務對策 就規劃設計、施工、養護管理三個層面提出加強園林樹木抗風能力的措施與方法。強調養護管理層面上樹木的修剪管理可大大地提高其抗風能力,對15種易倒伏、易斷枝樹種分別制定了具體的防颱風修剪指引;完整總結了現有7類共16種護樹架的適用性,並根據景觀等級分類推薦。 總結 園林樹木抗風能力與多因素相關,實務中,至少可以從三個層面加強其抗風性:一、規劃設計層面,為將來新的植物景觀工程選擇合適的抗風樹種、種植形式、規劃合理的綠地空間結構,考慮種植立地環境以及對苗木相關性;二、綠化施工層面,選苗、種植、管養,層層把關保證高質量苗木種植;三、綠化管理養護層面,對於新種及已種的園林綠化樹木,包括根系培育、修剪、支護、病蟲害防治等內容;在滿足樹木健康生長條件的前提下,強調養護工作中修剪及根系保護,並針對不同樹形及其生長特性提出了抗風的修剪方法。 |
建設可抵禦極端風暴的安全城市森林 梁鈞博士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 演講內容摘要 近年各國大型城市大力提倡城市綠化工程,意在恢復已建成環境的生態系統,建設城市森林。香港政府已投資數億港元種植樹木;但是,由於當前氣候變化,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導致大量樹木損毀。現存的城市樹木風險評估方法主要利用視覺手段對地表以上的樹木健康進行定性的判斷。然而,截至目前,對樹根錨固能力的科學研究仍然嚴重缺乏,相關課題未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當樹遭受風荷載時,估算樹根的錨固強度需要考慮風-樹根-土之間的相互作用,其中包含的科學機理十分複雜,需要運用大量跨學科理論進行研究。 本報告將圍繞樹木穩定性問題介紹合作項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們將樹視為一個承受風荷載的柔性結構,該結構系統能夠通過科學方法和工程理論進行定量的分析。我們運用一系列尖端科技,通過光學雷達掃描和3D打印技術,建立用於實驗研究、具有高真實度、能夠表徵本地植物根系特徵的小尺度的物理模型。基於此物理模型,我們將證明根–土相互作用和樹根的錨固能力對樹木安全有著重要的影響。此外,我們也將對運用由園林廢物衍生的生物碳改善城市土質並促進根係發展和提高樹根錨固的可行性展開討論。 研討會簡報 |
討論環節 |
小休 |
華南地區主要園林害蟲識別與防治 溫秀軍教授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 演講內容摘要 主要講解我國華南地區城市綠化和園林植物上主要害蟲種類識別與防治方法。針對近年常見的,常發危害和偶爾成災的主要害蟲,扼要講解其識別特徵,發生危害規律,監測和防治方法。以及講解了危害樟樹,榕樹,中華潤楠,土沈香,糖膠樹,秋楓、白蘭、羅漢松、宮粉紫荊、無憂樹、大葉紫薇、柚木、盆架子、團花樹、桉樹等樹種的常見害蟲46種,其中食葉害蟲17種,吸汁害蟲17種,鉆蛀性害蟲12種。分類講解了食葉害蟲,吸汁害蟲和鉆蛀性害蟲的監測與防治方法。 研討會簡報 |
華南地區城市樹木管理技術與案例 黃頌誼女士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園藝園林學院、園林正高級工程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學傳播專家及ISA註冊樹藝師 演講內容摘要 華南地區常指南嶺以南地區,這裏光熱充足、溫暖濕潤、植被繁茂、植物資源豐富。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群均在華南地區內,大灣區將建設成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在本次研討會中,本人將介紹廣州等城市樹木管理方面的經驗和技術要點,著重介紹行道樹風險評估、古樹名木風險評估及復壯管理的技術,將以"‘八路一島'行道樹風險評估"等3個案例進行具體技術點的介紹。 |
香港城市各綠化空間類型下的土壤特性及與樹木生長表現的關係 張浩博士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環境及設計學院副教授 演講內容摘要 城市綠地,包括城市公園、行道樹、住宅花園、草坪和屋頂花園,是綠化發展的載體,同時對城市生態系統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設計和管理不善,香港城市綠地的質量普遍較差。本研究評估了香港城市綠地中樹木的生長表現、土壤理化特性、土壤中的金屬污染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研究範圍涵蓋港島、九龍和新界。根據其功能和位置選擇了八種主要的城市綠地類型。選擇了五個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地點,包括青衣、九龍、樂富、香港和柴灣,並進行目測樹木評估和土壤取樣。所有土壤樣品均被歸類為砂質壤土或砂壤土,擁有高比例的砂和低比例的粉粒和粘土。城市綠地中的土壤營養價值很低。通過比較城市綠地類型之間的土壤養分,發現公園土壤(氮、磷、鉀)的養分值顯著低於路邊。從城市綠地收集的土壤樣品中發現了無法檢測的土壤金屬污染物(鉛、銅、鋅、鎘和 鋰)。城市綠地的pH值主要介於微酸性和微鹼性之間,公園土壤樣品的土壤電導率顯著低於路邊。此外,城市綠地中的土壤板結很明顯。 164 個土壤樣品中的 49 個被確定為壓實。這項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香港城市綠地當前的問題,並以技術或可管理的方式提出潛在的解決方案。 研討會簡報 |
討論環節 |